永憲錄卷二(上)
世宗憲皇帝御極之雍正元年。歲在癸卯。
春正月辛巳朔。
上詣壽皇殿謁祭梓宮。不御殿受朝賀。
欽天監進元年時憲書。頒賜諸王大臣文武官吏。
古以季冬頒來歲書。明太祖吳元年改於冬至。明年更以十月朔進。本朝制仍之。每年十月朔頒發來年時憲書於文武官吏天下軍民。因書已頒。故令天下軍民仍用康熙六十二年。書本名歷。乾隆元年以避御名改。蓋凡頒時憲書。是日早。禮部、欽天監官設黃案一於太和殿正中。設黃案一於皇太后宮門前正中。設黃案二於午門外正中。設紅案八於午門外兩旁。滿漢文武各官俱朝服於午門外齊集。欽天監官用龍亭一座捧安進皇太后、皇后書。又用亭八座捧安頒給王以下各官書。行一跪三叩頭禮。校尉舁亭由欽天監出。香亭前導。教坊司作樂。自東長安門進至午門外。欽天監官於亭內捧進呈皇太后、皇上、皇后書於所設黃案上。又捧頒給諸王等書置兩旁紅案上。頒給各官事俱於甬路兩旁陳設畢。進呈皇上、皇后書黃案。禮部官二員舉起。二員前引由中門入至太和門階下。二員捧進呈皇上書。三員捧進呈皇后書。由中階上置太和殿正中所設黃案上。一跪三叩頭退。進呈皇太后書黃案。禮部官二員舉起。二員前導至皇太后宮大門階下。二員捧置門前所設黃案上。一跪三叩頭退。頒給諸王百官等書俱於午門外。親王、郡王、貝勒以上令府尉員依次跪領。貝子、公等依次跪領。旗下各官照旗分跪領。漢官依次跪領。頒畢。鳴贊官贊排班。文武官員俱排班立。贊跪。眾皆跪。贊有制。宣讀官宣制曰。某年時憲業頒給群官。爾等曉諭天下。宣畢。各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各退。國家治書。有御覽總書。時憲滿民書。蒙古書。漢民書。凌犯書。七政書。壬遁甲書。 按明制。書注御書凡三十事。民書凡三十二事。遁甲書凡六十七事。今略同。又彙纂上御極後六十年日令及日月交食日。萬年書用洪範五行二十四件推算二十四山宜忌名。欽定選擇書疑即壬遁甲書也。萬年書後又上溯歷元古今統會。以合萬年之義。
命致祭故大學士阿蘭泰、王熙。追贈大學士李光地、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趙申喬太子太保。
部議。原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阿蘭泰康熙三十八年賜諡文清。四十年加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原任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熙三十五年加太子太傅。四十年加贈少傅。賜諡文靖。皆無庸加贈。各致祭一次。原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李光地五十七年賜諡文貞。應追贈太子太傅。原任戶部尚書趙申喬六十年賜諡恭毅。應追贈太子太保。蓋四人皆為名臣。阿蘭泰滿洲人。熙號慕齋。順天宛平人。禮部尚書。諡文貞。崇簡之子。順治丁亥呂宮榜進士。一生未出京城。而位至台輔最久。當聖祖踐祚時。與捧日之列。以功名壽考終。光地號厚菴。福建安溪人。康熙庚戌蔡啟傳榜進士。粹於理學。雅善治兵。值臺灣鄭氏亂。以學士往贊軍務。及視學畿輔。使文風丕振。以冢宰兼直隸巡撫者數年。為人負膽略。稱敢言。作為制義。士林尊奉之。子孫多才賢。科名鼎盛。於兩朝以文章報國。即以傳家焉。申喬字松伍。江南武進人。亦庚戌進士。初任廣邱令。行取內補主事。累除偏沅巡撫。弊絕風清。及為都御史。衣冠儉敝。神采剛毅。人望而畏之。長子鳳詔。任太原守。以貪污籍其貲產。聖祖念申喬清正。恐傷其心。於壬辰主試會闈日。斬鳳詔於市。仍歸其故產。
丙戌。上時享於太廟。祀太歲之神。
謹按太廟時享。惟正月擇吉。餘三時皆以孟月朔日寅時行禮。太歲壇在永定門先農壇東北。每年於正月初、十二月歲暮遣官以展時祀。四季月將分為四壇。共用樂舞生二百六十七名。服釋詳後祈穀條。眾諸太祀外。有太歲、三皇、真武、東岳、城隍、關帝、火神、武莊王、司土之神、紅衣靈位。皆載祀典。武莊王未詳其姓名。又有歲時掛紙錢之祭於堂子。三、九月朔日上躬親致祭。親、郡王亦得祭於府中。漢官不與。其禮儀亦不同。堂子在東長安門外玉河橋東。有正殿。殿前有囿。致祭時各施坐褥。上至。入殿中向東坐。王、貝勒在丹陛上。貝子、公等在丹墀內各坐。上於兩殿神前各行一跪三叩首禮。諸王公俱排立不隨行禮。禮畢。上在丹陛上西旁正坐。公等以上分翼在丹陛下排坐。進祭物。飲祭酒。回宮。若元旦則諸王、大臣俱隨行禮。蓋凡郊祀時享大典。上親詣行禮。邸抄可據者悉載。遺失者不敢妄登。間有遣官致祭之條。亦存國家典制。
總督河道陳鵬年卒於武陟工所。賜諡恪勤。以一品廕其長子樹芝。
上聞傷悼。降諭。陳鵬年潔己奉公。實心為國。因黃河沖決。自請前往堵築。寢食俱廢。風雨不辭。積勞成疾。歿於武陟工所。聞其家有八旬繼母。室如懸磬。真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可賜司庫銀二千兩。伊母曹氏封一品夫人。陳鵬年給以優諡。以一品廕其子。陳鵬年字北溟。號滄洲。湖廣湘潭人。父夢大鵬而生子。因名之。以辛未進士授浙江西安令。總河張鵬翮請簡任河工。移山陽。皆廉明著聲。未數月擢海州牧。聖祖閱河。天語褒嘉。進江寧守。駕再南幸。以供億簡略幾蹈危禍。總督阿山藉此中傷之。生童罷考。四民奔訴。詔從寬免。復守蘇州。署藩篆。總督噶禮以江南闈工及承審遲延劾之。士民呼籲亦如江寧。擬斬不允。召赴京。偕二子樹芝、樹萱纂修武英殿。屢邀眷顧。負一世清正名。六十年冬持旨署河督。修築秦家廠決口。三堵三潰。歿於工所。柩過潞河。兩岸萬人同聲哀號以送之。樹芝奏辭恩廕。請予祖父式穀、前祖母羅、賀及母石、謝封誥。並給之。以樹芝為朝陽令。樹萱由員外雍正十年官至工部左侍郎。逾年進尚書。上之登極也。准從前署理督撫者皆實授。命下數日而鵬年卒。
召川陝總督年羹堯馳驛赴京叩謁梓宮。
辛卯。上祈穀於上帝。
、餅餌、粉糕、棗栗、榛菱、茨實、白糖、蜂蜜、梔子、花椒、茴香。蒔羅、(苙兄)魚、醢魚、大。各有定數。不用異味。 按周禮。士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享牛祀神之牛。求牛降神之牛。天地之祭俱有兩牲。召誥云用牲於郊牛二是也。禮器云祭天特牲則謂享牛耳。此犢一外。又有烤牛。殆一生一熟歟。考天聰十年定制。祭告天地禮用生太牢是褻也。可熟薦。即於神位前分享之。百牛以大香薰炙之。 菜、y抄載上詣祈穀壇。致祭先農。 按先農之祭乃中祀。多遣官行禮。且耕耤時先祀先農。祈穀日未必兩行祭禮。查禮儀亦無其文。俟考正。祀典。天地、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日月、歷代帝王、文廟、先農為中祀。餘為小祀。祈穀在圜邱之大享殿。是日。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在午門內金水橋南排立。候駕隨行。不陪祀王以下文武各官在午門外排列跪送。陪祀文武各官。預於壇前櫺星門外排列。皆朝服從事。上服黃禮服出宮乘輦。鹵簿大駕全設。不作樂。午門鳴鐘。上至壇西門降輦。太常寺贊引官、對引官、提爐官於門外迎接。導上至更衣幄次。更藍祭服盥手畢。入大享東旁門。至殿內拜位前立。鴻臚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由東門隨入。序立階上。陪祀各官由西門入。序立階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武樂舞生執干戚引進。贊引官奏就位。上就拜位立。典儀唱燔柴迎帝神。爐內燔柴。協律郎唱迎神。樂奏中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右。贊引官奏跪。上跪。奏上香。上舉柱香上爐內支。三上提香。興。贊引官導上詣配位皇帝位前。以次上香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樂止。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衛官俱跪叩興。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典儀唱奠玉帛。協律郎唱舉奠玉帛。樂奏肅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位前立。捧蒼玉青帛官跪案左。贊引官奏跪。上跪。奏獻玉帛。上受玉帛拱舉獻正案上。興。贊引官導上詣配位皇帝位前。以次奠帛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進俎。贊引官導上轉立拜位東旁。進俎官率廚後舁牛由中道以次進於上。置配位前。上復位立。陳設畢。協律郎唱舉進俎。樂奏成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位前立。奏跪。上跪。奏進俎。上舉俎供獻畢。興。導上詣配位皇帝位前。各進俎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獻。樂奏壽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位前立。執爵官捧爵跪案左。贊引官奏跪。上跪。奏獻爵。上受爵捧舉獻案上正中。興。贊引官導上詣配位皇帝前。各獻爵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贊引官奏詣讀祝位。上詣讀祝位立。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版立於案左。贊引官奏跪。傳贊官贊群官俱跪。上跪。王以下各官俱跪。讀祝官亦跪。贊引官贊讀祝。讀祝官讀祝版曰。維某年月日嗣天子臣某祈奏於皇天上帝曰。臣仰承眷命。撫育萬方。念切民生。亟圖康人。茲者候屆上辛。春耕將舉。爰攄誠悃。上迓洪庥。謹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祈昭鑒。時若雨暘。俾百穀用成。三農攸賴。奉某祖某宗皇帝配。尚饗。讀畢。興。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一跪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奏叩興。傳贊官贊群官俱叩興。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其從隨分獻各官於各眾神位前上香獻帛獻爵。俱於上行禮時分行禮。至讀祝時。亦於各眾神位前跪讀畢。三叩頭立。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分獻官各退至階下立。樂止。武樂舞生叩頭退。文樂舞生執羽籥進。典儀唱行亞獻禮。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景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配位皇帝位前。獻爵於案左。如初獻儀。分獻官亦各獻爵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分獻官各退至階下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獻。樂奏永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導上詣上帝、配位皇帝位前。獻爵於案右。如亞獻儀。分獻各官亦各獻爵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分獻官各退至階下立。樂止。文樂舞生叩頭退。太常寺官一員唱賜福胙。光祿寺官二員捧福胙向上帝位前拱舉。贊引官詣福胙位。導上詣福胙位立。捧福胙官二員跪上左。接福胙官二員跪上右。贊引官奏跪。上跪奉飲福酒。上接爵拱舉授接爵官。奏受胙。上受胙拱舉授接胙官。各退。贊引官奏跪叩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興。贊引官奏復位。上復位立。奏行謝福胙禮。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群官俱跪叩興。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典儀唱徹饌。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凝平之章。樂作。捧玉官至上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玉退。樂止。典儀唱送帝神。協律郎唱舉送神。樂奏清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群官俱跪叩興。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樂止。典儀唱捧祝帛香饌各詣燎所。贊引官導上轉立拜位東旁。捧祝帛官詣各神位前一跪三叩頭。捧起祝帛。捧香饌官跪捧不叩。依次退至燎所。上仍復位立。典儀唱望燎。協律郎唱舉望燎。樂奏太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詣望燎位。導上詣望燎位立。俟祝帛捧舉。贊引官奏禮畢。樂止。導上由大享東旁門出。王公等隨出。上至更衣幄次更黃衣服升輦。作樂。奏初平之章。回宮。王公等隨後行。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仍於午門外跪迎。午門鳴鐘。諸王公隨入。候上回宮乃退。此祀典之極隆者。南郊同。餘視此加敬焉。後所載儀注。每有遺落。皆視此為準。上凡大典禮。冠用大珍珠東瑤鑲頂。衣服用黃色、秋香色、藍色五爪三爪龍袍。帶用金鑲玉版嵌東珠。天祭陳設。上帝位前犢一、蒼璧一、天青告祀制帛一、登一、簋二、盒二、籩十二、豆十二、蒼玉爵三、酒卮一、金爐一、金燈四、伏牛一。配位皇帝位前奉先制帛各一。金爐各一、金燈各二。供品同上帝。不用玉。大明位前赤色禮神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百、鉶二、簠二、簋二、籩豆各十、藍磁酒盞二十、藍磁爵三、酒卮一、爐一、燈四。夜明位前白色禮神制帛一。供品同大明。星辰位前禮神制帛青色一、黃色一、赤色一、黑色一、白色七、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豆各十、青磁酒盞三十、青磁爵三。餘同前。雲雨風雷位前禮神制帛青色一、黃色一、黑色一、白色一。餘同星辰。共用樂舞生二百三十五名。執事樂舞服藍鑲邊青羅袍。武樂舞、執旌節、樂舞服紅緞鎖金花袍。文樂舞樂生、焚香樂舞服紅緞補袍。俱繫綠紬帶。戴裹金銅頂帽。太廟同。凡祭祀前一日有滌牲禮。前五日有視牲禮。前三日禮臣進齋戒硃牌銅人於乾清門中東簷下。上與各官俱致齋。查明洪武三年命禮部陶凱鑄銅人高一尺五寸。手執銅簡曰齋戒三日。大、中祀置御前。使心有所警省。前二日省牲、前一日視祝版主帛香迎至神庫宰牲瘞毛血各有儀。祭畢迎神牌送至原位。捧齋戒牌銅人置廚櫃送太常寺亦各有儀。蓋凡祭祀。香用降真炷香。省方有圓塊香有粗細香、沉速香。燭分紅黃。黍蔬等物用粢稷、果米、麥麵、蕎麥、菁菜、芹菜、
樂有九奏、八奏、七奏以立三奏之等。惟祀天用九奏。
江西巡撫王企靖、湖廣巡撫張連登並罷。
以前遼陽牧張懋誠為福建道監察御史。
懋誠字存庵。吏部尚書鵬翮之子。以丁卯舉人任懷寧令。卓異授遼陽牧。聖祖命大臣子弟效力軍前。與原翰林侍讀趙熊詔同被命。至是還京。趙熊詔字侯亦。江南武進人。戶部尚書申喬之次子。康熙己丑狀元。前年卒於軍。詔復原官。
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掞年八十乞休。詔以原官致仕。留京備顧問。
掞字藻如。號顓恭。江南太倉人。康熙庚戌進士。明大學士錫爵之曾孫。父時敏。號煙客。生九子。多貴顯。掞其季也。六十年冬。請立二阿哥允礽仍為皇太子。旨切責。至是不安於位。上以首先告退。不悅。一切恩典皆不之及。 按東宮再廢。儲位虛者十年。掞等雖未識天心。而當陛直陳。較勝緘默者。此上之優容而不替也。錫爵在前朝亦以建儲事罷相。良非偶然。
封大將軍子弘春為世子。班列誠親王世子弘晟下。
親王嫡子封世子。郡王嫡子封長子。此破格授封也。女授和碩格格亦然。大將軍後雖未晉爵。而弘春六年封貝勒。掌鑾儀。繼晉爵郡王。
封廉親王、履郡王、怡親王、大將軍女為和碩格格。婿給額駙秩。
封皇姪弘曙為長子。依貝子品級。班列裕親王世子廣善下。
未詳何王之子。或曰皇二兄允礽之子。
命巡撫兼理關稅。著為令。
上以往例內務府官點關差。侵挪無厭。歸應撫臣。其正課與餘銀一同解部。缺令賠補。於是滸墅、揚州、龍江、蕪湖、湖口、贛州、大平橋、福海、浙海九關。暨從前已交地方官兼管之天津、淮安、鳳陽、北新、南新、臨清、荊南、江海、浙海九關。盡交兼管。餘小抽分仍照常差。
以山東按察使司齊蘇勒為河道總督。
復謫纂修古今圖書集成總裁陳夢雷於戍所。
夢雷號省齋。福建晉江人。庚戌進士。授編修。給假於家。耿精忠之亂波及之。遣戍奉天。康熙戊寅。吏部左侍郎李光地薦於聖祖。召回為纂修館總裁。命誠親王領其事。上以夢雷係從逆之人。不便留誠親王處。與家口仍遣發黑龍江船廠。詔逮時徇庇疏縱之刑部尚書陶賴、張廷樞、福建司郎中汪天與、員外郎樊貞、主事金錐保、不收禁之中書舍人林佶、門生舉人金門詔、監生汪漢倬等。降調革杖禁錮有差。蓋明末耿仲明等叛明來歸。事已載前不贅。順治四年命將南征。進仲明為靖南王。孔有德為定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湖廣平。仲明卒。子繼茂襲。奉詔討海寇鄭成功。卒。子精忠代之。康熙十三年執總督范承謨。據福建叛。十四年九月降。汪天與字蒼孚。江南儀徵人。漢倬其子。字大章。門詔字秩東。江南江都人。與漢倬皆入纂修館。佶字吉人。福建侯官人。康熙壬辰王世琛榜進士。當儲位未定。諸人妄臆誠親王依次當立。欲趨其門。故交結夢雷。王後不加委任。六年削為郡王。九年廢之。錮於家。門詔以禁錮私隨雲督鄂爾泰幕。十年。爾泰大拜。薦之。得值史館。乾隆元年欽賜進士。選庶常。為人奔競狂妄。鄂亦惡而遠之。散館改知縣。旋以貪劣敗。
刑部尚書陶賴、張廷樞並罷。
張廷樞字景峰。陝西韓城人。壬戌蔡升雲榜進士。由翰林歷陞侍講學士。己卯主試江南。得人最盛。尋督學江南。任滿授侍郎。晉尚書。因不合滿尚書齊世武。罷。世武被誅。召補原官。己丑總裁會闈。與李光地釐正文體。歸於清真。子縉。官中允。自是亦削籍。六年秋。上聞其居家以謀利為事。罔念國恩。詔籍其家。齊世武。滿洲人。以甘肅布政陞陝西巡撫。任都統。內拜尚書。聖祖嘗言文臣只有張鵬翮。武臣只有齊世武。謂可托以後事。迨東宮得罪。以鐵釘釘其五體於壁而死。
拜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張鵬翮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衣都額真宗室伊爾登為國子監祭酒。%以三等侍
衣都額真一作衣度額真。掌啟閉殿門宿衛之職也。
江南道監察御史張應詔因病乞休。不允。賜人參房屋帑金。旌其清廉。進鴻臚寺少卿。
成例。科道官每年二月、八月內陞外轉各一員。內陞以太常寺、四驛館、鴻臚寺、太僕寺各少卿及府丞等官。外轉以掌印給事中以副使用。給事中、監察御史以參議用。吏部郎中轉副使。員外轉參議。主事轉僉事。亦一員。內陞用。
兩淮鹽商已完加根銀十三萬兩准抵積欠。餘盡豁免。
時積欠一百三十五萬兩有奇。分三年帶徵。並裁督撫每年規八萬二千餘兩。以抵補從前尾欠。後圖蘭請侵蝕之商人程庭等皆援赦免罪。
以雍正寶座銘考試翰林諸官。
編修成文用興利除弊語。上諭。皇考聖旨有何弊。朕何以除之。伊有條奏。八旗十五歲以上俱令讀書。則一應護軍挑取何人。伊教習二十阿哥。為人甚狂妄。遭革職。仍令悛改前非。成文字絅齋。滿洲正白旗人。康熙乙未徐陶璋榜進士。有文名。
命總理事務王大臣甄別漢御史、郎中等官。黜陟有差。
命通政司右參議李鳳翥、原順天府尹連肖先賑濟直隸、河南、山東被水災黎。
申明公侯及八旗軍民婚嫁喪葬之制。以崇節儉。
春二月辛亥朔。
甲寅。傳皇太后懿旨。以嫡妃那拉氏為皇后。
傳皇太后詔曰。風化之基必資內助。人倫之本首正坤儀。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經也。嫡妃那拉氏。懿範性成。徽音夙著。孝敬盡乎承歡。惠慈彰於逮下。宜承鶴極。顯號中宮。應立為皇后。以宣帝教。頒此。朕祇遵慈訓。立嫡妃為皇后。應行典禮。禮部詳察具奏。
乙卯。深州民趙一奎妻康氏一產三男。
廣西道監察御史陳時夏請於滇省鼓鑄制錢。
疏言。滇省銅價每百觔約銀十兩。到京師款價六兩五錢。較之浙江解銅每百觔價銀十七兩五錢。可以節省一兩。與其運未鑄之銅。不若解已成之錢。解銅之款價可以作解錢之款價。請發寶泉樣錢就銅鼓鑄。蓋後設省城、臨安、大理、霑益四局。 按寶泉局錢。一面漢文年號通寶。二面滿文寶泉二字。如鑄於雲南。其漫則曰寶雲。一滿一漢。字仿順治。康熙錢有東、河、昌、薊、寧、臨、宣、蘇、江、福、陝、原、同、廣、南、雲、桂、浙等漢字。雍正年後皆用滿字。蓋漢文由右而左。滿文當由左而右。滿文左居上也。印章亦然。
以內閣學士宗室佛格、兵部左侍郎勵廷儀為刑部尚書。
廷儀官司寇者十年。壬子。以經筵講官太子少傅吏部尚書。仍兼刑部尚書。卒。上賜祭卹。贈諡備至。在任之久。九卿一人而已。子宗萬。十二年官至侍郎。
安奉先朝惠妃金棺於陵寢琉璃門內寶城。
上諭禮部。昔日皇考特建妃衙門於陵寢之琉璃門內寶城。將妃母等安放。只有敏妃母。皇考曾下旨暫安於寶城。今遵皇考原旨。凡皇貴妃但舁往安放。應行之禮。爾部議奏。惠妃、良妃等衙門在蓮化諸皇后陵旁。惠妃之薨時日未詳。康熙二十年以嬪進位貴妃者四人。惠妃、宜妃、今皇太后德妃、榮妃。自孝懿皇后崩。遂不立后。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乾隆元年今上降諭。朕自幼齡蒙皇祖撫育宮中。命太妃、皇貴妃提攜看視。朕心感不忘。意欲兩太妃千秋後另建園寢。可於景陵哨後擇地營造。規制稍卑。抑以昭敬禮。欽此。則或雍正中所加封之太妃也。俟考。
戊午。上祀太社、太稷。
社稷之祀。以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子時行禮。異壇同壝。在午門之右。其制一成。 【 重也。】 社主用石埋土中。稷無主。用木為神牌二。藏於神庫。祭則迎設於壇上。皆北向。祭時於壇上鋪五色。上每位前陳設方珪一。禮神物制帛一。牛一。豕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豆各十二。玉爵一。白磁爵三。酒卮一。配位餘同。共用樂舞生二百二十七名。服色同天。皆用羅。禮儀同日月。祝文云。維年月日皇帝某敢昭告於社稷之神曰。惟太社、太稷。發生嘉穀。粒我烝民。萬世永賴。茲當神 【 春秋。】 謹以玉帛牲醴庶品 【 致祭報謝。】 配以后土勾龍氏、后稷氏。尚饗。 按明洪武元年。社稷壇設於城西。左社右稷。各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寸。陛三級。十年。改建於午門右。我朝因之。壇北享殿五間。以備風雨行禮。
吏部左侍郎李旭升以老病乞休。詔加尚書致仕。
旭升號晴崖。山西蔚州人。康熙壬戌進士。授中書。歷陞吏部右侍郎。將十年。轉左又將十年。子周望。時已官戶部左侍郎。父子九列。一時之盛。旭升因疾乞休。上允於山陵事竣歸里。
命皇十弟允(礻我)送活佛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靈龕歸西藏。
烏斯藏。自元時有達賴拉馬之稱。如中國號活佛。達賴拉馬轉世至六傳。其教遂衰。番藏自此多事。後藏班禪胡禿克兔為住持。次達賴拉馬一等。番人尊奉為再來人。與達賴拉馬連相轉世。稱為師弟。中國及番王皆為其越大護法。此胡土克圖即胡禿克兔。與前上諭東京之胡圖克東皆同一稱號。而譯字相近也。 按胡土克圖。達賴喇嘛下之諦目。如中國稱大弟子者。喇嘛、拉馬同。靈龕或所御之車。俟考。
澤旺阿拉蒲垣來歸。賜使臣筵宴紵幣有差。
川陝總督年羹堯差官赴澤旺阿拉蒲坦。示以威福。諭令投誠。帶伊所差親臺吉五人進表闕下。遂各罷兵。
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張鵬翮陳情葬父。兼以老辭。溫旨慰留。允俟山陵事竣予假歸里。
鵬翮前奉命審事揚州。因父喪。乞終制。聖祖以滿尚書富寧安出征。無人掌理部務。疏三上不報。並敕通政不得再為轉奏。今以隆科多在部為請。時年七十五矣。八月。給假歸。
兵部請武生並開恩科。於元年六月鄉試。十一月會試。十二月殿試。其癸卯、甲辰正科改期於二年四月、十月、十一月補行。昔唐武后長安二年始置武舉。宋仁宗時始親試武舉。孝宗乾道三年廷試始賜榜首武舉及第。餘並賜武舉出身。其進士之科。疑復於萬歷中。前嘉靖十三年並裁武科鄉試也。若殿試分三甲則始於天啟三年。由兵科給事中甄淑請行之。一甲三名授都司僉用。三甲三十名授守備鎮撫挑選侍衛。此本朝之制。
明武生自州縣起送鄉闈。布政彙送巡撫。中式者下科仍准鄉試。三科中式武舉得為守禦所千總。兩科、一科武舉選衛千總。康熙初武生附入儒學。武舉亦罷二科。其已為守禦所及衛千總者不准會試。 按武舉之設三科。以時無進士科也。後遂仍而不改。今人不曉三科之說。故並及之。
復左副都御史李紱職。
紱字巨來。江西臨川人。因辛丑總裁會闈。為人揭榜革職。發永定河工效力。上念其居官清勤。且召見時痛責己過。復起用。賜銀千兩。當紱主試時。尚書張鵬翮、田從典、侍郎張伯行同被命。皆以衡文之任委紱。紱遂搜羅名下士。如會元宜興儲大文與弟雄文、郁文。亞元金谿馮詠與弟謙。皆一榜同登。聖祖震怒。特賜落第舉人留保王蘭生進士。御製詩有黃霧露沙四塞天。今朝出榜實堪憐。及得志□□□□□。只恐讀書歎九泉之句。而紱得罪。紱遭遇奇特。戊子編修吳廷楨主江右試。排望及紱。預拈闈題付之。遂以五經掄元聯捷成進士。選館未久。特旨陞侍讀學士。相傳辛未編修戴紱在館閣有薦之者。命下乃李紱。及紱庚子主浙江試。亦托筆客授關節於鄞縣董正國。以匆遽不暇通一言。遂為同寓邵基所得。是科掄元會試又出其門。後官至侍郎。正國潦倒牖下而終。蓋永定河本名桑乾。又曰渾河。在石景山東南。通口外。蘆溝則其下梢也。康熙二十七年。直隸巡撫于成龍請開濬築堤。賜今名。敕封河神。建廟蘆溝橋。蘆一作瀘。見聖祖御製集。
浙閩總督滿保奏。朱一貴亂。臺灣義民李直三等曾帶領鄉勇協助官兵殺賊。詔賞其功。
御製思親詩。
詩曰。慕思君父淚千行。四十餘年顧復長。高厚恩深悲罔極。瞻依情切託靡方。天顏咫尺忽成隔。廷訓趨承難再望。提命諄諄猶在耳。□□肅肅總□揚。啣哀頻向梓宮奠。舉首惟懸白日涼。展轉心增風木恨。劬勞思痛蓼莪章。仙橋已過層霄上。夜夢何親御座旁。海水可枯石可化。終天仰戀誰能忘。
命大學士會同翰林掌院詹事正詹甄別屬員。黜陟有差。
左贊善汪應銓以科場多事。編修王時鴻、傅玉露以不安靜。編修張應造、檢討潘經以無行止。編修葉長楊以不安分。各斥罷。汪應銓字杜林。江南常熟人。康熙戊戌狀元。玉露字開林。浙江會稽人。康熙乙未探花。
改捐納教諭、訓導以縣丞、主簿用。
上以捐納之人。大率年少不通文理。不可以作士子師。照依品級以縣佐貳用。現任滿五年者離任。從舊制。進士為教授。舉人為學正、教諭。恩拔副貢為復設教諭。歲貢為訓導。國初府州大縣裁訓導。小縣裁教諭。康熙四年。復設故教諭、訓導。銓選官分正復。又康熙中有俊秀監生捐納教職之例。三十年。准江南學政贊善許汝霖請。凡捐學正、教諭改縣丞。訓導改主簿。自後惟生員始得加捐。而教授必由科目。 按明初制。每學四齋。齋各訓導一人。後省為州三人。縣二人。再省為一人。府學亦如之。
設會考府。以總理事務廉親王、怡親王、大學士馬齊、吏部尚書隆科多主之。
專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銷錢糧。設左右二司郎中、員外、主事等官。時以諒陰故創立。
傳皇太后懿旨。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李氏為妃。格格鈕氏為妃。宋氏、耿氏為嬪。
先朝總管太監梁九公自縊於景山。
九公幼侍聖祖。與魏珠俱加信用。朝臣多相交結。後以犯法。年老寬恩。拘繫景山。畏罪自盡。上念其勤勞。特加軫卹。給銀發喪。
己巳。上率諸王大臣恭奉冊寶。上聖祖仁皇帝尊諡於梓宮前。詔告天下。推恩有差。
禮部議奏。前三日致齋。前一日遣官各一員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奉先殿。禮部、太常寺官於梓宮前設冊案於香案左。設寶案於香案右。再設一案於東。鴻臚寺官於太和門外正中並設二案於階上。冊案在左。寶案在右。鑾儀衛官設彩亭二座次太和門階下。冊亭在前。寶亭在後。禮部堂官二員預捧絹冊寶連匣奉安於各彩亭內。行一跪三叩頭禮退。執事大臣二員自內院捧香冊香寶連匣奉安於各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退。禮部堂官奏請皇帝更服御太和門。於冊寶案前立。贊引官奏就位。皇帝行一跪三叩頭禮。王以下大臣官員俱隨行禮畢。贊引官奏跪。皇帝跪。眾隨跪。典儀官奏進冊。詣冊案前。將香冊匣恭捧跪獻。皇帝閱冊。典儀奏進寶。詣寶案前。將香寶匣恭捧跪獻。皇帝閱寶。供獻畢。皇帝興。東立西向。大學士二員詣冊寶案前。各行一跪三叩頭禮興。恭捧冊寶由正中升。下奉安於各彩亭內。行一跪三叩頭禮退。校尉興。彩亭前列御仗二對引行。皇帝升輿還宮。自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先於協和門外兩旁照翼排立。俟冊寶彩亭至。俱跪。候過隨行。民公侯伯以下滿漢文武大臣及四品以上官員。預於景山東門外照翼排立。俟冊寶彩亭至。俱跪。候過。在後隨行。冊寶彩亭由景山東門入。至壽皇殿大門外。御仗彩亭至。禮部堂官二員詣彩亭前。行一跪三叩頭禮。將絹冊絹寶連匣自彩亭內捧出。先入壽皇殿。奉安於各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退。大學士二員詣彩亭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恭捧香冊香寶連匣禮部堂官二員前引。捧冊在前。捧寶在後。由中門中路入壽皇殿。奉安各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退。梓宮前點香燭。供果品十二色。諸王大臣官員俱穿素服行禮。
#是日。將大行皇帝鹵簿儀仗全設。禮部堂官二員於殿中左扇內奉安冊寶於東邊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出立於簷下之東。恭請皇帝拜褥鋪於行禮處。已交午時。禮部堂官奏請皇帝升輿。至壽皇殿大門外東牆角邊降輿。贊引官、對引官迎導皇帝從大門東門入。進殿東扇內。至中向上立。鴻臚寺官引和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由大門東西門按翼進至階下立。民公侯伯以下滿漢文武四品官員以上在大門外按翼排立。贊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奏上香。皇帝舉香上爐內。奏跪叩興。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興。
#隨行禮畢。贊引官奏跪。皇帝跪。眾隨跪。典儀奏進寶。大學士詣寶案前。將香寶盤恭捧由左邊跪獻。皇帝受寶獻畢。將寶授于右邊禮部堂官跪接。興。恭捧寶陳於寶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退。典儀奏宣冊。宣冊官詣冊案前跪。將絹冊連匣捧出宣畢。恭捧冊陳於冊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退。各興。典儀官奏跪。皇帝跪。讀祝官先跪。眾皆跪。讀祝官讀祝文畢。捧祝文進跪奉安於盛帛匣內。行一跪三叩頭禮退。贊引官奏叩興。皇帝行三叩頭禮興。
#隨隨行禮畢興。典儀官奏行初獻禮。獻爵侍衛獻酒於供案之中。典儀官奏行亞獻禮。侍衛照初獻禮獻酒於供案之左。典儀官奏行終獻禮。侍衛照亞獻禮獻酒於供案之右退。贊引官奏跪叩興。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興。
按翼從東西兩門出各散。次日頒詔布告天下。 按儀注內多有錯落遺漏。俟考。 #隨行禮畢。興。典儀官贊恭送祝帛冊寶詣燎位。捧絹冊絹寶官、捧祝帛官各詣供案前。行一跪三叩頭禮。將絹冊絹寶捧起盛正中左扇進送燎位。時贊引官導皇帝避於東邊。鴻臚寺官引諸王大臣官員避於西邊。俟祝帛冊寶過。仍復位立。焚冊寶祝帛半。典儀官奏禮畢。贊引官、對引官同導皇帝從原進門出至階下輿處。皇帝升輿還宮。
是月丙辰有聖祖仁皇帝神牌入廟之詔。未詳所入何廟。查禮部祀主於廟之文。成禮於乾清宮。俟山陵安奉後。此主入奉先殿歟。考世祖崩時。曾有壽皇殿迎主入乾清宮。因詔遺不敢妄登。
庚午。上率諸王大臣恭奉冊寶。上仁壽皇太后尊號於太后宮前。詔告天下。恩赦有差。
諭五城御史資送山東、河南饑民回籍。
資送之制。每遇春時。日給口糧。載以舟航。達之原籍。後各省每遇災黎就食及春。必敕大吏治其事。
署直隸巡撫趙之垣罷。以守道李維鈞為巡撫。西安守桑成鼎為守道。
之垣官戶部郎中。聖祖令代理直撫。以清伊叔宏燮未完事件。至是奏助旱餉三十萬兩。圖實授。上以勒索屬官所致。令補宏燮虧空。回籍仍敕總督年羹堯嚴束之。而羹堯所薦之李維鈞、桑成鼎、川東道胡期恆、臨洮守王景灝、成都守劉世奇同日推撫布官。
改古北口總兵為提督。馬蘭峪副將為總兵。
上以陵寢重地。資其彈壓。馬蘭峪在遵化。
加川陝、江南總督兵部尚書銜。著為令。
上以川督統理三處巡撫。控制番羌。江督統理三處巡撫。地連江海。地闊兵多。加以重銜。便於經理。
春三月庚戌朔。
傳皇太后懿旨。封皇弟允祹母為貴妃。允(礻我)母嬪晉為妃。餘封嬪、貴人有差。
令督撫幕賓果效力盡心。奏明授職。
上諭。今之幕賓即古之參謀記室。凡節度、觀察皆徵辟幕僚。功績果著即拜表薦引。其仿古行之。乾隆元年。兵部右侍郎吳應宗請督撫設七品幕職二員。兩司設八品記室二員。府州縣設九品掾司一員。以仰體此意行之。
廣東道監察御史向日貞請復刊鄉會錄呈進。
康熙乙未科改為紅本進呈。只殿試文武登科錄內載御製策題仍刊刻。日貞請自今科為始。鄉會錄照舊刊刻。以昭聖治。從之。
試錄明制也。主司作前後序文。內載場中執事官職、考官、舉子姓名、鄉貫、三場全題。每題主司揀取士子文作為程文載入。自萬歷代不禁主司刻程。只錄舉子文各一首進呈。會試同。
戊戌。仁壽皇太后萬壽聖節。百官表賀。
禮部奏。是日太后御宮座。皇上率和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內大臣、侍衛、大學士行禮。所有宮門外齊集未入八分公及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隨班行禮。皇后率貴妃、妃、嬪、公主、王妃、格格、大臣妻行禮畢。將諸王所進桌張羊隻大設筵宴。奉懿旨停止一次。國制。皇太后聖誕。請太廟後殿四位皇帝神主於奉先殿祫祭。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後殿神主追王四祖也。奉先殿在禁內。所祀太祖以下帝后咸在。大臣妻皆滿洲命婦。漢人不與。凡朝賀同。 按奉先殿建於明洪武三年。在乾清宮左。以奉神御。每日焚香。朔望薦新。節序及生辰祀用常饌。行家人禮。今每月薦新。會典載正月鴨蛋。二月雲口菜、茼蒿菜。水蘿蔔。三月黃瓜。四月雞、茄子、葴菜。五月鵝。六月西瓜。七月雉。八月野雞。九月鴻雁。十一月銀魚。十二月活兔。十月未詳。 又按後殿神主疑即奉先殿之後殿。未便自太廟迎主入宮也。俟敬考。
敕前安藏功。封太保川陝總督兵部尚書年羹堯為三等公。
是月。進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太保階。登極恩也。
部議。康熙十三年。以撫遠大將軍圖海剿平察哈爾布爾尼。又克定平涼。詔封為三等公。宜將年羹堯照此例封爵。按康熙十二年。遼東元裔部落希爾根叛。以多羅信郡王為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為副將軍。討平察哈兒。獻俘闕下。十五年以圖海為大將軍。平定慶陽、固原等地。部議封海為二等侯。有旨封三等公。將軍張勇進爵靖逆侯。提督王進寶進奮威將軍。總兵孫思克進涼州提督。察哈兒其部落名。希爾根忒其酋長。平涼、固原等地乃所竊踞。且蔓延至四川保寧諸處。
附遣將郊勞之儀。康熙十三年正月。上命信郡王為大將軍。是日。鹵簿大駕全設。出征王及各官俱征服齊集午門外。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蟒服於常朝處齊集。內閣大臣設頒給符印於太和殿外末旁黃案上。鴻臚寺官引王、貝勒、貝子、公等至太和殿丹陛上排立。文武各官在丹墀內分翼排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出征各官至丹墀內儀仗末排立。禮部堂官奏請上御太和殿。作樂。升座樂止。鑾儀衛官贊鳴鞭。階下三鳴鞭。鴻臚寺官贊跪。出征王及各官皆跪。大學士捧所設黃案上符印授王。王跪受。轉授出征內閣官。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鴻臚寺官以次引王、貝勒、貝子、公等進太和殿內。都統以下夸蘭大以上在丹陛上。參領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立。賜茶畢。上御中和殿。鹵簿大駕向堂子排設。出征王及諸王、貝勒等在金水橋。文武各官在午門外常朝齊集處。貝子、公、鎮國將軍、都統、尚書等官及輔國將軍、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在東長安門外。俱分翼排立。禮部堂官奏請上詣堂子行禮。王以下各官候駕至跪送。出征王及諸王、貝勒、都統、尚書等官、出征副都統以上各官俱隨駕詣堂子上香畢。禮部堂官導上至拜位立。王、貝勒等及大臣、侍衛俱依次排立。鳴贊官奏跪叩興。上行三跪九叩頭禮。王等皆隨行禮畢。次吹螺於兵部。排設纛前行三跪九叩頭禮 【 不贊。】 畢。駕出作樂。進東長安門。至天安門外橋前。鹵簿大駕向官排立。樂暫止。上出西長安門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統以上俱佩弓矢上馬隨行。候上駐馬時。出征王趨馬前過。上駐馬視出征王起行畢。還宮。作樂。午門外齊集各官候駕至跪迎。駕過皆還。其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處。禮部設帳幄。光祿寺備茶。內大臣、禮兵二部堂官送茶。飲畢。鴻臚寺官前導望闕行禮畢起行。
其後遣將如前儀制。多不詣堂子行禮。不親送。大將軍出午門。遣內大臣出西長安門往送。其送茶禮儀同。
二十一年貝子大將軍等平吳世璠凱旋。上幸蘆溝橋往迎。是日鹵簿大駕全設。王等常服於常朝處齊集。都統、滿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副都統、侍郎、阿思哈尼哈番等官以上常服於西長安門齊集。文武各官於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上出宮。作樂。王以下文武各官俱於各處齊集。跪候駕過。王以下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俱隨駕行。上由西長安門出宣武門。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預赴行宮具蟒服候駕至跪迎。上至蘆溝橋行宮駐蹕。司禮監設黃幄御座。禮部設青幄。工部立下馬紅旗。兵部設八旗護軍纛及號螺。次日黎明。禮部堂官奏請上升輿。王等及大臣、侍衛俱齊集行宮前。蟒服隨行。駕至紅旗處吹螺。鴻臚寺官引凱旋大將軍各官於紅旗內跪。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於紅旗外跪。候駕過。上降輿。禮部堂官導上詣纛前立。鴻臚寺官贊排班。班齊。禮部堂官跪奏排班畢。上率王以下各官、凱旋大將軍以下各官拜天。行三跪九叩頭禮 【 不贊。】 畢。上御黃幄升座。停吹螺。鴻臚寺官引王等各官於各翼青幄下排立。引凱旋大將軍及各官排班。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畢。賜茶。各行一跪一叩頭禮。大將軍及各官於各翼班首坐。其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後坐。賜茶畢。謝恩。禮部堂官奏禮畢。上出黃幄升輿。吹螺。駕過螺止。上還宮樂作。午門外齊集各官跪候駕過。樂止。眾皆退。此大禮不常行。因特志之。
復宗室普照輔國公爵。
追封先師孔子五世祖木金父為肇聖王。高祖祈父為裕聖王。曾祖防叔為詒聖王。祖伯夏為昌聖王。考叔梁紇為啟聖王。啟聖祠改為崇聖祠。
上諭。五倫為百行之本。惟天地君親師。人人所至重者。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教以發明。自古師道無過孔子。皇考崇儒重道。邁絕千古。凡所以推崇孔子者。典儀靡有不備。朕蒙皇考教育之恩。自幼讀書。以心景仰。更加推崇。固無可增加。是以禮部追封孔子之上五代。今部議追封公爵。宋真宗加封啟聖公為齊國公。元尋加封為啟聖王。至明嘉靖時。以王位猶屬臣職。改崇至聖先師孔子。父為啟聖公。朕以王公皆尊爵。而王號攸隆。以上五代可封王爵。
初。微子封於宋。子卒。傳弟思行號微仲。仲生宋公穆。穆生丁公申。申生德公井及襄公照。照生弗父何。遜國於弟厲公何。世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始以孔為氏。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姓也。嘉生木。木生睪夷。
金父、祈父皆字也。睪一作皋。至防叔則避華氏之亂而奔魯。先師孔子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誄為尼父。漢平帝元始元年諡褒成宣尼公。和帝永元四年封褒尊侯。後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諡文聖尼父。後周靜帝大象二年封鄒國公。隋文帝贈先師尼父。唐太宗貞觀二年升為先聖。十一年尊為宣父。高宗顯慶二年復尊為先聖。乾封元年贈太師。武后天授元年封隆道公。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諡文宣王。南向坐。前用古禮坐向東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諡元聖文宣王。五年改至聖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加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稱至聖先師。易以木主。立啟聖公祠。本朝世祖順治二年定聖號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十四年改從嘉靖時舊稱。
明嘉靖時大學士張璁之議諡號也。引邱濬之言曰。宣之為諡。不過聖善周聞。不足為聖人輕重。自古諡號未聞有喻言者。大成之言出於孟子。於聖德無謂。敢請並去大成文宣字。聖像設於唐開元八年。宋崇寧四年用冕十二旒服九章。大觀四年執鎮圭。明洪武十四年建太學祀以神主。而天下未及改正。自嘉靖以木主代像。天下皆改易。惟揚州府縣兩庠藏像於複壁中。康熙初重修。因出而更新之。及乾隆二年復修祐聖廟。聖像及四配十二哲遺容塑繪。為附志其原起。按曲阜聖廟。其塑像本未毀。及後大成殿災。其另塑與否俟考。
丙午。上舁送聖祖仁皇帝梓宮赴景陵奉安享殿。
梓宮啟行時。諭沿途官員止迎接梓宮。俟回鑾時再接駕請安。又諭禮臣。明季帝王皆不親送梓宮。故令親王捧神主回京。朕既親往。若不躬捧神主而歸。於心何安。俟山陵事竣。禮成。親捧主回京。途中下站奉迎之處一眾詳議具奏。景陵、孝陵、昭西陵、孝東陵皆在遵化昌瑞山。孝陵為世祖陵。昭西陵為孝莊文皇后陵。孝東陵為孝惠章皇后陵。至福陵為太祖陵。在奉天城東二十里天柱山。昭陵為太宗陵。在奉天城西北十里隆業山。二山順治八年封附享北郊。永陵追王四祖陵。在興京開運山。亦附享北郊。享殿名啟運。□皆曰隆恩。
夏四月庚戌朔。
壬子。上祭聖祖於享殿。奉太后車駕回鑾。命貝子允禵留駐湯山。
梓宮奉安後。上欲留數日。群臣奏。現奉太后車駕在此。必日增悲痛。遂次日祭畢回鑾。乾隆二年三月今上亦欲留泰陵數日。莊親王等引前事。且言。禮曰既莫反而卒哭。又曰既反哭。主人與有司視虞牲。有司以几筵設奠於墓左。反日中而虞。安奉既畢。原無復居住之文。前代帝王親送梓宮者少。亦無成憲可稽。從之。
癸丑。上淨髮。
國制。八旗服喪以不薙髮為盡禮。即莫外薙。凡官於外而歿。或留滯不能還。還京則家人有留髮致挽髻者。
外省八旗駐防之兵丁身故。每用火化骨殖。及其妻子攜解回京。歸其故旗。妻或另配。俗謂之寡婦兵。家人亦不薙髮以待葬。蓋八旗皆隸京師。外省特遣駐於一時。無子孫永留之例。並禁在駐防處置墳塋田產也。漢軍同。
乙卯。上進大內。
群臣請御門聽政。以梓宮未奉安地宮。不允。
免各省錢糧解部隨平羨銀。
總理戶部三庫事務怡親王允祥奏。各省解到地丁鹽課關稅錢糧。自康熙五十七年至雍正元年三月。共收隨平銀三十七萬六千七百餘兩。未解銀二萬四千七百餘兩。乞將前解隨平銀並飯食銀俱作正項開銷。嗣後停止解進。上嘉納之。
逮貝子允禵家人雅圖、護衛孫泰、蘇伯、常明永遠枷示。
上送梓宮時。傳問貝子家人。向日貝子在軍。聞有吃酒行兇之事。回奏並無。上怒。拿送刑部。永遠枷號。伊等之子年十六歲以上者皆枷。
又天津監生徐蘭在貝子府教阿哥書。亦以其人不端。逐還原籍。交地方官收管。
除山、陝樂籍。
浙江道監察御史年熙條奏。山陝樂戶沉淪醜穢。無由自新。王大臣議。壓良為賤。前朝弊政、我國家化民成俗。以禮義廉恥為先。似此有傷風化之事。亟宜革除。使數百年相沿陋習一旦廓清。並通行各省一體遵依。從之。年熙字用晦。羹堯之長子。以辛卯舉人捐授副使。上登極。擢御史。後不詳所終。一云改名德柱。先卒。
免江南江蘇等府積欠康熙十八年至五十年 【 一作五十四年】 地丁銀七百二十九萬六千兩有奇。米豆四十三萬七千二百餘石。蘆課十九萬二千七百餘兩。大學士王頊齡等表謝。
上以戶部所奏江南積欠三疏雖非恩詔應免之項。但恐累窮民。盡行蠲除。 按米豆蘆課皆不在免例。此曠典也。
追封皇太后曾祖額爾根、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佐領額參、父護軍參領魏武俱為一等公。妻一品公夫人。以武子白啟襲。
禮臣奏額爾根為本朝舊族。太祖時撫育禁庭。視同子姓。額參歷事三朝。軍功茂著。魏武天挺秀傑。篤生聖母。宜加峻秩。以協美章。
白啟後為散秩大臣。稱舅舅。駐景陵。
賜王公怡親王允祥、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御書額。
怡親王額曰藩式宗英。隆曰世篤忠貞。馬曰朝之雋老。年曰青天白日。
上硃批安置貝子允禟諭旨。封付年羹堯回任。
和碩莊親王博果鐸薨。以子宏裕襲。
詔給牛犢羊酒二次。致祭二次。給造墳田衙門銀五千兩。按皇弟允祿亦為莊親王。未詳封號從同之故。俟考。
禮臣進躬迎神主禮儀。
議得聖祖仁皇帝梓宮奉安地宮禮畢。設黃幔於享殿前丹陛之上。享殿內設宅奉神主。寶座前設供案。又前設香案。俱南向。設皇帝神位於香案之內。北向。設點主案於香案之東。西向。上安主櫝。至吉時。皇上素服。太常寺堂官導引由隆恩門東門入。□正面東階入東扇。至中間北向正面立。內務府官一員啟櫝捧主出安奉案上。滿漢大學士各一員詣點主案前。行一跪三叩頭禮興。西向點主退。內務府官恭捧神主跪安寶座。行一跪三叩頭禮退。太常寺官引皇上就拜位。行讀文致祭禮如時享儀。諸王以下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俱素服隨班行禮焚祝帛畢。太常寺官一員向上跪。奏請聖祖仁皇帝神主升輿。請太廟升祔。太常寺官引皇上詣寶座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恭捧神主升輿。太常寺堂官、大學士導引由中扇以至丹陛上。奉神主安置黃輿內。行一跪三叩頭禮興。退避東次。校尉舁輿行。前張黃蓋。列御仗二對。侍衛前導。由隆恩門中門出。皇上隨行。至隆恩門外奉輿隨行。途次按程置黃幄。供奉神主。仍朝夕奠。照欽天監選擇九月初四日升祔吉期。按日分為三站。九站。第四日還京。前三日致齋。遣官以升祔日期致告天地、太廟、社稷。前期一日。皇上先還京恭候。奉迎神主。是日黎明。隨從諸王、貝勒、大臣官員俱朝服。隨神主入朝陽門。在京滿漢文武大臣官員俱朝服於大清門外齊集。跪候神主過隨行。皇上率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於端門外朝服恭迎神主入太廟行升祔禮。其點主及升祔儀。屆期詳察會典具奏。 按題主於神字下空點處用石青填題。而地宮石床上亦有神位。所題者太廟之主、奉先之主。世祖之喪。昇化之時即題主。恭奉乾清宮擇日升祔太廟奉先殿。今似止以太廟之主言。侯者王□□故字填以青。
奉天府丞唐執玉請增滿洲、蒙古、漢軍入學額數。
奉天學政改屬府丞兼理之。滿洲、蒙古原額六名。增四名。漢軍原額三名。增二名。
二年八月再廣奉天府學民籍原額七名。增五名。滿洲、蒙古增一名。漢軍增二名。錦州府學原額四名。增二名。
執玉之請。以准上三旗包衣佐領子弟皆得考試進取。則額少人多也。未詳包衣子弟從前皆不與制科。抑在奉天有不同歟。順天入學額。滿洲六十名。漢軍二十名。
令監關差筆帖式停其差遣。應得分銀交內務府廣儲司庫。
往例。旗員外任督撫、織造、關鹽等差。皆有筆帖式從行。以通曉漢文。而實則幕客專之。誠冗員也。
謫湖廣糧儲參議程鐮效力軍前。
鐮與樂謙前為御史。亦列名保廢東宮復立。故謙亦甫命督學順天。與鐮俱謫。未詳聖祖時二人得留之故。
詔直省督撫確舉孝廉方正以應詔。
上諭。恩詔內有每府州縣各舉孝廉方正之士暫賜六品頂帶榮身以備召用一條。數月未有所聞。豈通都大邑之中。海澨山陬之遠。遂無潛修砥操克稱俊乂可應詔者。誠恐有司怠於採訪。殊負殷殷延攬之至意。詔直省督撫速遵前詔確訪舉奏。
命內閣侍讀學士田文鏡賑濟山西平定、壽陽等地。
追封都統善壽為輔國公。
封怡親王世子弘昌為固山貝子。
丁卯。上允諸臣再請。始御門聽政。百官朝服行禮。
凡御門聽政。設御榻於乾清門之正中。章奏案於御榻之前。部院大小官員每日赴午門齊集。候辰刻由中左門進至便右門。該值侍衛轉奏。候傳進奏。值兩侍衛隨諸臣俱至乾清門丹墀東旁西向排立。起居注滿漢官於丹墀西旁東向立。上御門升座。侍衛從丹墀下石欄旁東西排立。起居注官由西階升至簾下侍立。部院大小官員挨日輪班。依次由東階升上。堂官捧舉奏章先詣案前跪置畢。轉至東階西向跪奏。如應用綠頭牌啟奏事宜。亦由堂官捧至御前西向跪奏。各官俱照品級跪於堂官之次。每一衙門奏畢。各官仍由東階照品序退。次一衙門進奏如前儀。其進奏次序。吏戶禮兵工五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輪班先後進奏。若宗人府奏事在各衙門之先。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奏事在禮部之後。督捕、太僕寺奏事在兵部之後。五城奏事在都察院之後。內閣、翰林院、詹事府奏事在各衙門之後。九卿有會奏公本。科道有條奏事宜。亦在各衙門之後。刑部奏事則在第三班。各衙門奏事畢。各依次隨侍衛由後左門出。內閣學士所奏本章。如有摺本事宜。大學士、學士面奏請旨畢退。上還宮。
新會民梁國衢百有一歲。
定滿洲翰林進士陞補之制。
凡滿洲翰林院侍讀、侍講、諭德、洗馬、國子監司業缺出。將應陞之人補授一員。編檢補授一員。庶子、侍讀、侍講學士缺出。從前俱係年久郎中等照例論俸陞補。將侍讀、侍講、諭德、洗馬合例者開列二名具奏。其庶吉士散館不留館者以通政司知事用。散館進士以通政司知事、大理寺評事、太常寺博士、通政司經歷、太常寺典簿及各部司務用。
逐部院衙門缺主與年滿書吏回籍。
復設日講官起居注衙門官吏。
起居注原置太和門外西廊內。設主事二員。筆帖式十六員。康熙五十六年奉裁。祗令翰林五員代班。有要務命內閣書記。上以御極之初。必資記注。令復設。舊制以刑部尚書勵廷儀、翰林院侍講學士徐天因、侍讀王國棟、侍講吳襄、王綬、李鍾莪、右庶子何國宗、右中允張廷璐、編修劉於義、吳泉騏、任蘭枝、檢討鞏建章十二人領其職。尋內閣奏講官出差。外間缺另補。庶秉筆載橐。各盡厥職。從之。
頒上諭十一條。勸儆內外文武官弁。
其詳遺失。俟考載。
設滿洲、蒙古翻譯取士科。
部議三年之內。將滿洲侍郎等官清字出類者吏部具題。欽點學院一員。考取生員本年一次。二年再一次。於子、午、卯、酉年二月鄉試。辰、戌、丑、未年八月會試。其鄉試。吏部咨議滿洲由清字出身之大臣職名並漢大臣官員。欽點滿漢五員。副主考各二員。滿漢同考官各二員。禮部滿侍郎一員為監臨官。令同順天府提調。會試。現在文舉能翻譯者亦准入場。欽點禮部滿侍郎一員知貢舉。滿司官一員為提調外。俱照鄉試。其日恭請皇上命題。至殿試。亦照文殿試例行考試。額取秀才四十名。舉人二十名。進士四名。其秀才、舉人、進士外場行其舞刀掇石。令其射馬步箭。有能拉硬弓馬上熟練者另編字號。漢軍例考試今始行即知歲科。於本年十月舉行一次。一年五月再行一次。暫移鄉試於二年十一月。會試、殿試於三年二月三月。按順治初。試滿洲、蒙古皆用清書。康熙丁未後多用漢書。今設此制。亦復祖宗之舊也。
後學院有點四人。主考或四人或二人。同考官四人。俱用滿洲。鄉試除翻譯秀才外。筆帖式能翻譯者皆得入試。乾隆十一年。滿洲、蒙古分點主考各官定制未詳何年。或其音聲字體亦有不同者。當□□八年始行制科。固分滿洲、蒙古書為二也。
八旗應文試。例先考騎射。文事必有武備義也。故有外場考例。洪武三年。定科場之制。一場四書疑問本經及四書各一道。二場詞翰一道。三場策一道。中式者。十日後復試騎射書算律五事。十七年。增三場規制如今制五事試之。復試□意四書文三。而經文必四。似屬向有。康熙五十四年。曾議去經文二道。作經文二為省四書文一篇。五十□年。改五言六韻排律一首。不□行。且明制。初場及終場未能者。許減其二道。猶二場內科三道省一亦今試也。今且以五經並作角勝。殊覺昔人文才短矣。
琉球歲貢遇風覆艘。
貢使毛宏健並隨從水艄百二十人俱沉沒。福建巡撫以聞。上命表文各物俱免補進。所餘亦賫回給賞次船林宗璉等歸國。
上以廉潔訓群臣。
表著。雖強為端人正士。而人皆不信。即有才智。俱無足觀。豈不可惜。古人云。欲學廉。先學儉。又云。務潔其身。可見聖賢教人。不外廉潔二字。惟當節儉以立其身。潔身以充其量。不愧衾影。不犯名教。則儒者守身。純臣敬主。胥在此矣。朕願天下共勉之。W上諭。昔人立身首重廉潔。蓋廉以居心則制行純白。潔以飭身則舉動端方。所以杜貪黷之源。裕公忠之本。道至要也。自後人不能讀書明理。謹身節欲。以致處心積慮。不能自檢。廉潔之道。往往有虧。始行苟且之心。繼以掩伏之術。究之幽獨難安。形
追封皇舅祖一等公佟國維之祖養真、父圖賴為一等公。加贈太師。予優諡。兄一等公國維、國綱贈太傅。
按皇太后之父例封公。固山佟圖賴或應封公而今同贈太師。俟考。佟氏原籍奉天。因世居佟佳。以地為氏。撫順降。故子孫移入滿洲。族屬仍隸漢軍。始成佐命者曰養性。與李永芳輩皆先為明臣。
監造景陵功。封固山貝子允禮為多羅果郡王。餘給世職有差。
夏五月己卯朔。
進封皇七弟多羅淳郡王管理正藍三旗事允祜為和碩淳親王。
三旗謂一旗而有滿洲、蒙古、漢軍三都統。世例以諸王一人統之。一云惟下五旗有焉。
端陽節上始御中和殿受朝。賜王公大臣各肉一方。
禮臣疏言。宋、明歷代帝王即位三月之後。行朝會之儀。據淮南子。仲夏之月。斗柄南指。王者離於明堂。五月正當朝會之期。故允所請。至奏樂賜茶並停止。
詔勸民開墾寬起科之限。
上諭。朕臨御以來。宵旰憂勤。凡有益於民生者。無不廣為籌度。因念國家承平日久。生齒殷繁。土地所出。僅可給納。倘遇荒歉。民食維艱。將來戶口日增。何以為業。惟開墾一事。於百姓最有裨益。但向來開墾之弊。自州縣以至督撫。俱需陋規。墾荒之浮費過於買價。百姓畏縮不前。往往閒曠荒糜。豈不可惜。嗣後有可墾之地。聽民相度地方。自墾自報。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不得阻撓。至升科之例。水田以六年起科。旱田以十年起科。永為定例。其府州縣官有勸諭百姓開墾地畝多者。准令議敘。督撫率各屬開墾地畝多者。亦准議敘。務使野無曠土。家給人足。以副朕富民阜俗之至意。
開墾例。原六年起科。後改十年。此又引舊制。分別水旱以為差。
馬蘭峪總兵范時繹進孝陵新產蓍草。群臣表賀。宣付史館。
大學士等奏稱。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陵墓乃生蓍草。聖祖仁皇帝心協陰陽。道存觀察。故與四聖而為五。又孝經云。王者孝道至則蓍草生。我皇上純孝格天。永思不匱。此孝陵之產所以繁滋也。上諭。皆由世祖、聖祖功德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其宣付史館。頒示中外。
祭酒宗室伊爾登請滿洲屬員嗣後悉用科第出身。從之。
尋復諭。亦惟賢是任。不拘科目。
上憂旱。命禮部虔誠祈禱。
上諭。大喪之後必有凶年。前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喪皆如此。朕常以是恐懼。今三月十二日雨雖霑足。迄今旱乾。再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雨水不調。朕宮中虔誠祈禱。尚未霑足。王大臣其一體齋戒。以迓天庥。
丙戌。聞喜民鄭承奎妻魯氏一產三男。
辛卯。皇后千秋令節。百官表賀。
張羊隻齊備筵宴。今照此例行禮。其筵宴暫停一次。禮部奏。是日皇后率貴妃、妃、嬪、公主以下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妻詣皇太后行禮畢。皇后還宮升座。貴妃率妃、嬪、公主、王妃以下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妻詣皇后前行慶賀禮。禮畢。將諸王所進
朝鮮來臨聖祖仁皇帝喪。
以上皆齊集。陳設祭品。鳴贊官贊。來使行禮。讀文致祭。捧祭文送焚畢。眾皆散。臨川民洪騰萬百歲。%凡外國進香。王以下奉國將軍以上及文武三品官侍
賜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兼吏部尚書朱軾人參紵幣。予假省親。
軾前父喪奪情。六十一年二月給假葬父。至是母冷氏年八十。再乞假。上賜軾母帑金二千兩。封一品太夫人。
賜吏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隆科多黃帶。川陝總督年羹堯雙眼孔雀翎。
皆於冠上帶孔雀翎。所以壯軍容。別近侍。以日暈之多寡為品級。會典載貝子帶三眼翎。鎮國公、輔國公帶雙眼翎。內大臣、一等二等侍衛及內大臣、額駙、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前鋒參領、諸王府長史、一等護衛帶一眼翎。以上皆根綴藍翎。貝子府司儀長、王府貝子府二等三等護衛及護軍校俱帶藍翎。內外額駙俱不准帶。其諸王府散騎郎有阿達哈哈番以上世職者許帶一眼翎。根綴藍翎。其餘雖加級不准帶。外省駐防之將軍、副都統、督撫蒙賜者止帶一眼翎。上登極。內外大臣皆賜雙眼翎為異數。其追摘去翎者嵌翎之金管仍留。 按雀翎止一眼。其二眼、三眼人工鏤成之。%黃帶惟宗室服之。上以從前和碩額駙尚之隆曾賜黃帶。特給以示優眷。本朝侍
革貝子允禵祿米。
雲貴總督高其倬奏疏誤以大將軍王與皇上並寫。上以貝子在軍惟以施威僭分為事。以致聲名赫奕。官吏皆畏懼如此。其祿米永行停止。其倬降職留任。
令各官按品級帶素珠、馬褂、踢胸、放引馬及紡絲坐褥。毋越分。
其各王府屬下所有賜者記檔稽查。
官員四品以上各帶素珠、馬褂、踢纓、放引馬。素珠以當胸之左右小串多寡為品級。坐墊之制。定於順治元年及九年。至乾隆二年。再加麗正。親王冬用純貂皮。夏用五爪龍紅緞。世子郡王冬用猞猁猻鏡貂皮。夏用四爪龍藍緞。貝勒冬用猞猁猻皮。夏用藍緞。貝子冬用白豹皮。夏用藍緞鑲紅緞。以上俱襯紅上白下二氈。鎮國公冬用紅豹皮。夏用紅閃緞。輔國公冬用裁去頭尾紅豹皮。夏用青閃緞。鎮國將軍冬用狼皮。夏用紅綢鑲青綢。輔國將軍冬用□皮。夏用青布鑲紅布。奉國將軍冬用貉皮。夏用青布。以上俱襯紅氈。奉恩將軍冬用野山羊皮。夏用藍布襯白氈。固倫額駙同貝子。和碩額駙同輔國公。民公冬用虎皮。夏用青閃緞。侯、郡主額駙冬用裁去頭尾虎皮。夏用青地絲花閃緞。伯冬用裁去頭尾虎皮。夏用藍雲緞。一品官冬用狼皮。夏用紅綢。二品官冬用□皮。夏用紅綢鑲青綢。三品官冬用貂皮。夏用青綢鑲紅綢。四品官冬用野羊皮。夏用青布。以上皆襯紅氈。五品官冬用青羊皮。夏用藍布。六品官冬用黑羊皮。夏用黑醬色布。七品官冬用鹿皮。夏用灰色布。八品官冬用獺皮。夏用土布。九品官冬用獺皮。夏用土布。未入流同。以上皆襯白氈。 按坐褥非拜褥用以拜者。非至紅絨結貢帽。除王子外皆禁戴金黃秋香色。鞍轡非特賜。雖親王亦禁用金黃。批年轎自郡王以下概禁用。貂皮朝衣三品以上始准服。
起原廣東巡撫法海督學江南。帶僉都御史。
海前為巡撫。奉聖祖命巡四省海疆。陛見忤旨。諭發軍前五載。因隨貝子允哭臨來京。起用之。
以內務府慎刑司員外郎鄂爾泰為江南布政使。
令八旗舉人生員俱免當差。給以錢糧。資其學習。
山西道監察御史鄂奇善疏請。八旗舉人生員選內閣中書、筆帖式。例由國子監考試揀選。此後照漢學教習例。擇旗下舉人生員為官學教習。亦欲其毋荒廢學業意也。
乙未。鳳陽民張錦妻歐氏一產三男。
天旱。詔求直言。
上諭。天時亢旱。朕夙夜焦勞。敬謹齋戒。久未得雨。或用人行政之間尚有缺失。不能仰召天和。以致甘霖未沛。朕欲在廷諸臣直言得失。使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賜大學士馬齊、松柱、王頊齡、白潢、張鵬翮、左都御史朱軾母御書聯額。
馬聯曰運世達權需有德。安邦守正在無私。松額曰調梅元輔。王額曰朝堂元老。白額曰國之輔佐。張額曰嘉謨偉量。朱母聯曰松府清風貽令子。萱堂永日慶高年。額曰淑範昭垂。
丁酉夏至。有事於方澤。
庚子未刻。遣使馳召貝子允禵於湯山。
辛丑丑刻。仁壽皇太后崩。
壬寅。復遣使馳召貝子允禵於湯山。
前召使至。三屯營副將李如柏以部文未行聲明旨意。又無印使為憑。將來使粘竿子侍衛吳喜、朱蘭泰監定請旨。故貝子不得前行。及復遣武選司員外郎至。令貝子乘驛。隨從不得過十人。於二十五日至尊化門。見守備迎接皆摘去纓。知皇太后之喪。乃哭入城。易衣入宮。
癸卯。頒大行皇太后遺詔於天下。
詔曰。予自幼承侍聖祖仁皇帝。夙夜兢業。勤修坤職。將五十年。不幸龍馭上賓。予欲相從冥漠。今皇帝再三勸阻。以為老身若是如此。伊更無所瞻依。涕泣啣哀。情詞懇切。予念聖祖付託之重。丕基是紹。勉慰其心。遂違予志。後諸王大臣按引舊典。恭上萬年冊寶。予以聖祖山陵未畢。卻之再三。實出至誠。非故為推諉也。今皇帝視膳問安。未間晨夕。備物盡志。誠切諄篤。皇后奉事勤恪。禮儀兼至。諸王皆學業精進。侍繞膝前。予哀感之懷。藉為寬釋。奈年齒逾邁。難挽予壽。六十有四。復得奉聖祖仁皇帝左右。洽予夙志。夫亦何恨。今皇帝勵精圖治。愛育蒼生。海內乂安。兆姓樂業。天下萬世稱君德之休明。推功啟佑。予歿有榮施焉。惟是皇帝前當聖祖仁皇帝升遐之時。哀毀過情。今復遭予之戚。若悲傷太甚。則予冥冥之中實所未安。當念宗社攸關。勉自抑損。中外群臣。亦各恪奉乃職。竭忠盡慮。以副皇帝任用之意。悉遵典禮。持服二十七日而除。皇帝釋服三日即行聽政。無忽萬幾。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以藐躬之故稽遲大典。百神祀事亦悉如常。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令在京文武日舉哀二次。年六十五歲以上者一次。三日。內外文武孝服二十七日。百日不剃頭。不音樂。軍民二十七日。
甲辰。奉移大行皇太后梓宮於壽皇殿。詔諸王大臣恭擬尊諡。
詔禮部曰。朕惟尊親之典首重芳名。聖善之修必崇顯號。我皇妣大行皇太后端莊恭肅。慈惠安和。奉侍先帝。坤儀素著。誕育躬藐。母道備隆。寬仁逮下。澤洽宮庭。誠約持躬。化流禁掖。朕纘承大統。嗣服鴻基。方期合萬國之歡心。以奉慈闈之色養。不意仙馭上升。抱痛含哀。感愴何極。惟念顯揚有典。少伸孝慕之誠。允宜稽考彝章。薦申尊諡。應行典禮。詳議具奏。
禮臣奏。太后梓宮移壽皇殿後。所有本宮內監俱隨往外。其入紫禁城之人。前孝惠皇太后奉移後例脫去孝服。戴無纓帽。著素服。出時仍穿孝服。至太和、景運、隆宗三纓戴白垂纖者嚴禁。一旦除服後戴青藍白纓。出殯演戲排綬劄等事皆不許。 按本朝改易前朝服色。惟官員儀從與漢人喪服猶存其舊。雨纓涼帽在家遇雨只准戴笠。否則居喪乃可居朝門外耳。且看守坐□官兵皆所應□。今外人且於纓上安頂。喪服例按頂。今在於元纓上安頂。皆違旨失禮之大者。附志之。門。凡進門之人俱戴雨纓帽。國制。八旗服喪只摘冠纓。白衣白帶。凡製漢人身蓋大袖衣束
上於大行皇太后梓宮前詔封貝子允禵為郡王。勉以改過自新。
上諭。貝子允原係無知悖謬。心高氣大。朕教訓俟其知改。然後施恩。今欲慰母后之意。封為郡王。若仍前不改。自有國法。雖治以重罪。伊亦無怨矣。
嘉三屯副將李如柏誠信。賜白金千兩。擢總兵。赴軍前。
上諭。十四貝子前不能與皇父大事。又不及臨太后之喪。是伊之不幸。副將李如柏向伊攔阻。誠信可嘉。而十四貝子即如李如柏之阻而止。亦甚可嘉焉。李如柏係漢人。猶執大理如此。較之公吳爾湛身為宗室。看守二阿哥咸安宮時。皇父所交之事不行欽奉。將旨藏匿。趨順時宜。為何如耶。李如柏賞帶孔雀翎。有要總兵缺出。即補用。並將此旨傳示看守咸安宮及大阿哥處王大臣、管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武職大臣當以此為規範。李如柏號蘭。陝西寧夏人。康熙癸巳武狀元。
令自元年會試後。二場仍用孝經命題作論。
康熙壬午科命以性理、太極、正蒙、西銘、通書命題作論。不用孝經。以簡約易宿搆也。上以復用孝經。庶士子咸知誦習。而民間亦敦本勵行。移孝作忠之道。胥由於此。乾隆改元。仍復性理。改孝經同小學入學覆試用。三十一年三月特申小學文。令童生文佳而論荒疏者不錄。江蘇學政尹會一奉行甚力。或云議創自大學士高斌。會一所倚賴也。高斌號東軒。奉天鑲黃旗人。女為皇妃。乾隆初。以總督南河內拜吏部尚書。一二年登揆席。於河務熟練。每有鉅工。輒命往督理。遂長留南河。排抑眾議。開茅城錫山。以淺洪澤之水入黃河。河道安者十年。
命皇十五弟固山貝子允禑往駐景陵。郡王允禵仍留湯山。
按允進爵郡王。未賜封號。注名黃冊仍稱貝子。
追封皇后父前征西將軍領侍衛大臣都統費揚古為一等公。妻照貝勒女封為多羅格格。修理墓院。遣官致祭。子孫世襲一等侯。
按費揚古前以領兵征噶爾丹為大將軍。及西域蕩平。進封一等公。見恩詔。或後降爵侯者。
禁各省遏糴。
上諭。山西平定州等處山多田少。粒食維艱。小民向賴陶冶器皿。輸運直省。易米以供朝夕。近聞直隸州縣因米貴禁糴。此方百姓何以仰給。昔春秋時各君其國。尚申遏糴之禁。今天下一家。自宜緩急共有。川陝總督年羹堯運米萬石至山西。甚洽朕意。豈有坐視鄰封乏食。反行禁遏之理。自今凡鄰省郡邑。偶遇荒歉。即相與賑卹。毋得各分疆界。漠不相關。所有應行禁止者。官戶規利。販米萬千。在沿海數省。運米出洋。至肩負之民。貿易度日。悉從民便。直省督撫各宜知悉。
青海厄魯特苦苦腦兒羅卜藏丹金逆命。令太保三等公總督川陝兵部尚書年羹堯統兵出口。措置邊防。
上諭。苦苦腦兒臺吉弟兄內有反相不睦之事。如邊方有事。署撫遠大將軍貝子延信現在五姓駐劄。還路迢遞。不能趕及。凡一應軍事。朕已諭總督年羹堯。其調兵糧餉之處一帶邊地駐劄之諸大臣。西寧一帶辦理糧餉侍郎常壽。以及川陝撫提、雲南督撫提鎮等官。悉依年羹堯調度所事。凡邊事互相知會。須咨署大將軍。
青海部落吹拉克諾木齊係苦苦腦兒臺吉。聖祖授稱盟長。封貝勒。弟阿爾布坦溫布。亦封貝勒。因欲娶伊孫蘇爾雜之妻常馬兒。乃殺其散秩大臣徹凌查布邊。以常馬兒為妻。恐被譴責。潛蓄異志。弟藏把紮布則未受封爵。羅卜藏丹金糾合三人為亂。搶掠各部。竄處釵達木。
青海即西海。在西寧、洮州等鄰。周百餘里。外此皆番羌所踞。意厄魯特西番之總名。羅卜等則苦苦腦兒之部落也。其授爵與起釁之故未詳。查噶爾丹兵敗時。其酋長皆授秩。一為瑚瑚撫兒。即苦苦腦兒。
建德屯丁潘鼎妻鄭氏一產三男。
夏六月戊申朔。
始命漢軍監察御史巡視奉天、黑龍江船廠。
黑龍江船廠二地。向止武臣駐劄。上以旗民雜處。商賈聚集。事件繁多。今宜文職巡察。永以為例。奉天則滿、漢各一人。從御史梁文謙所請也。
典試山東貴州道監察御史柯喬年條奏山東飢民逃散情形。命戶部郎中博爾多、太僕寺卿須洲往賑。
令熱審循例減刑。罪輕者暫釋。秋後再拘。
熱審之制。昉於前朝。本朝順治八年行於京師。十年諭。每年小暑後十日內外。直省通行令審視現監人犯。笞、罪釋放。徒、流以下減等發落。遇有可矜疑者。奏請定奪。至十八年停止。康熙七年復行。至四十二年停止。今雖未復此制。而減刑暫釋一如六十一年。
令自小暑至立秋亡故之人。禁火化焚紙錢。砍伐青樹。
火化。國制也。無尊賤皆然。平時所服御悉從。
查禮儀載世祖崩。有昇化、揀斂二祭。在未葬前。後帝后不復行。而滿洲臣民不改其制。
晉封右宗正貝子阿布蘭為多羅貝勒。
湖南糧儲參議王奕鴻請捐銀五萬兩親齎赴軍前。以代父兄效力。許之。
奕鴻奏稱。世受國恩。涓埃未報。父掞。老病致仕。兄奕清雖在軍前。並無效力之處。情愿捐銀前往。以盡犬馬之報。
川陝總督年羹堯請令軍前效力原任江西巡撫王企靖、湖廣巡撫張連登、吏部右侍郎前□□巡撫王之樞捐貲築布隆吉爾城垣。以固西陲。
疏言。臣前至巴里坤路。經布隆吉爾。地方寬廣。北連哈密。西接沙州嘉峪關。約五百餘里。實為緊要之區。請建城一座。蓋造營房。屯兵駐劄。
去肅州西七十里為嘉峪關。過此則沙衣、赤斤、峆等衛。以至哈密。即古燉煌郡。布隆吉爾地當沙漠。四年城即傾頹。再為營繕。實為邊戍重鎮。後設兵備副使一人駐之。又設同知一人駐瓜州衛。王之樞號恆麓。直隸定州人。與企靖皆乙丑陸肯堂榜進士。連登旗人。是年皆發軍前。
督學浙江翰林院侍讀馬豫以貪污削籍。追贓助軍。
免甘肅所屬增額備荒銀米。蠲除舊欠。
地丁每兩增三分。糧米每石增三斗。自軍興以來。有此加派。上以有加派之名。無賑濟之實。自元年為始悉停止。康熙六十一年春。河南道監察御史賀有章曾有蠲免加增銀米之請。未允。隨命效力軍前。並察訪邊廷利弊。上登極。有章再奏。上以忠君愛國嘉之。擢山東糧儲道。
效力軍前詹事府正詹事王奕清削籍。
奕清赴軍二年。仍令做官。朝廷寬大如此。自是掞子姪之在朝者。惟姪原任吏部尚書原祁子編修一人。浸加顯秩。原祁亦庚辰進士。由知縣行取擢給事。至九卿。素善畫。繼祖煙客之長。
定聖祖四后並祔太廟之制。
禮臣議奏。古帝王升祔太廟。必以帝后為配。其或不同入廟。此周人閟宮之禮。漢室別寢之享。唐、宋坤儀奉慈之設。所自來也。古配祀者。皇后上加稱廟號。奉祀別殿者則但有諡號。歷代相因。或一帝一后。或一帝二后。宋太宗、真宗則四后先後升祔。本朝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稱高皇后祔廟。太宗文皇帝二后孝端、孝莊俱稱文皇后祔廟。世祖章皇帝三后孝康、孝惠稱章皇后先後祔廟。孝獻皇后則但於享殿奉祀。此我朝之典則也。今聖祖仁皇帝已擇九月初四日升祔。則皇后配享之禮理應詳定。謹按仁孝皇后宜加廟號仁字。仁壽皇太后亦加廟號與仁孝皇后同祔太廟。
至孝懿、孝昭兩后其應否升祔。祈眾諸王大臣確定。諸王大臣同奏請從宋制四后並祔。仁孝皇后仁孝二字。一同高皇帝。一重複廟號。請改為孝誠皇后。上命祔廟位次。首孝誠。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以符典禮元后繼立本生之次。
詔河南、山西開捐穀例。以裕積儲。
逮原山西巡撫蘇克濟。籍沒家產。以償虧空。
潞安守加璋訐告克濟索取各府州縣贓銀四百五十餘萬兩。命將伊奚子達爾布等四人解往山西質審。虧空革職。限追家人趙七家貲二十餘萬並入官。
召休致庶吉士蔡世遠、安慶教授王懋竑、捐納教諭喬崇修赴京引見。
世遠、懋竑授編修。崇修以學問不優破例給原職發還。上因保舉徵辟自三人始。崇修引見。當問以詩文諸學。皆漫對不能。殊負延攬至意。故不復留京。蔡世遠字聞之。號七材。福建漳浦人。康熙己酉趙熊詔榜進士。懋竑字禹中。康熙戊戌進士。汪應銓榜。崇修字介夫。故侍讀萊子。與懋竑皆江南寶應人。後惟世遠顯。且教習內廷。與鄂爾泰、福敏、張廷玉、朱軾、邵基、顧成天諸人前後侍今上讀書。御集中皆有先生之號。
通政司使陸經遠致仕。以右通政楊汝穀為通政司使。